河山锦绣,浩气常在;普天同庆,祖国长青!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致敬伟大祖国,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书法学院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以青春活力献礼祖国华诞。
国泰民安,共庆华诞!9月25日,书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于佳、辅导员邵帅带领书法学院学生前往吉林省博物馆,开展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书法学院师生重点参观了“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展馆,是吉林省博物院推出的第一个全面反映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大型陈列,是继全国十大精品展览“黑土军魂”后,全省第二个红色题材大型展览。
这里用珍贵的文物收藏、丰富的历史照片,穿行时空隧道,展示反帝反封建的风起云涌、喋血抗日的艰苦卓绝、人民解放的波澜壮阔。一个个名字,一座座丰碑,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吉林人民谱写的英雄史诗。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不畏强敌的吉林儿女,傲然挺起脊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纵横白山松水,钳制、削弱、消灭敌人,挑战人类生存极限,坚持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恢宏的爱国主义壮歌。
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光辉篇章,更是东北军民在民族危亡时刻,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成为鼓舞人们不断进取、上下求索,创造中华文明新成果的强大精神动力。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贯穿于东北抗联精神的始终。
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军以上干部有 40 人,师以上干部有 120 余人,东北抗联和东北义勇军伤亡的将士共有33万余人。在英勇殉国的将士中,大多数人的名字不为人知,但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东北抗联将士始终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战斗中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民族风骨,用血性和胆魄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丰碑。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东北地区处于纬度较高的特殊地理位置,冬季漫长,天气严寒,抗战条件相当艰苦,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抗联战士们长期在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作战。他们身无棉衣,脚着草鞋,露宿荒野,无数抗联战士被冻残、冻死。面对敌强我弱,复杂艰苦的条件,东北抗联将士依旧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是为了更好地奋进前行、筑梦未来。新时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忧患意识,珍惜和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书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